|
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《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》的通知,提出构建“健康教育、监测预警、咨询服务、干预处置”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。”但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问题:一是预防体系不完善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实不到位,常被主课挤占,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,多为理论灌输,难以真正触及学生内心需求,预防性教育成效欠佳。家庭教育预防意识淡薄,家长普遍重智轻德育、忽视孩子心理变化,错过早期干预时机。二是筛查机制不精准。筛查工具单一,多依赖传统心理量表,难以全面、动态捕捉学生复杂多变的心理状态。三是干预力量薄弱。专业心理教师配备不足,在广大中小学校,专职心理教师与学生人数比例远低于国家标准,且部分教师专业水平有限,面对突发心理危机难以提供有效、及时的一对一辅导。四是家校医联动体系尚未建立。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学生被识别出来,需要及时转介干预。但这些学生的转介就医机制目前尚未真正建立。有的家长也常因认识不足或歧视偏见等问题不去就医,导致学生病情耽误。 |